手机版
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十面埋伏阵怎么摆(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阵法)

时间:2024-11-12 08:31:58

在古代作战,阵法很重要;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臣武将都非常擅长各种阵法,所谓阵法,自然就是少数兵马,克制多数兵马,所以,阵法在古代作战当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厉害的十大著名阵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0、十面埋伏阵 ,十大古阵之一。十面埋伏阵即诱敌进入指定场景,通过刺杀、 下毒、陷阱等模式使其身心疲惫,在最脆弱之时给予致命一击。阵法无固定模式,随时随地,依据地、人、天设置,现在的十面埋伏阵大都借助于山间谷地等特殊地形。

典故渊源:“十面埋伏”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这场战争。

汉高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10月,汉王刘邦率本部人马,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追到阳夏的南边,刘邦下令暂停追击,派使者命韩信、彭越与自己在固陵会师,联合追击项羽。此后的作战形势,基本上构成了对项羽军“十面埋伏”的战略包围。

韩信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数万兵马到达固陵与刘邦会师,担任主攻;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切断项羽南逃之路。五、六十万汉军重重包围,项羽十万楚军节节败退,退至距彭城东南八十公里的垓下时,就寸步难行了。

通过三年多的楚汉相争,汉王刘邦终于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汉军“十面埋伏”,形如天网,楚军固守垓下,势如鸟雀。此刻,项羽军的反击好似困兽犹斗;刘邦军的进攻捷报频传。

垓下战场,杀声震天。两军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十面埋伏”的战争就这样展开了。

9、九宫八卦阵又称五阵、五行阵、五行八卦阵、八阵图、九军、阵八卦阵等等。都源自同一理论所生,阵法理论相近。这种布阵格局简单易学,周全易用,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确切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为主流的行军布阵以及营地驻扎的布局。

九宫八卦阵俗称黄河九曲连,是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陌陂乡陌陂街一项独特的传统民间游艺活动。游客步入九宫八卦阵游玩,流连忘返,可谓“人在宫中走,一览千古情”。

九宫八卦阵是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

故事:八卦阵学名为九宫八卦阵,九为数之极,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数,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有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变六十四爻,从此周而复始变化无穷。

八阵为历代重要著名阵法,不过八阵却有下列多种解释: 八种阵形变化,亦即八种战斗队形。将领依不同的军种特性、地形、敌方人数,随机应变,将军队布置成各种不同的阵形。八阵共分为方阵、圆阵、牝阵、牡阵、冲阵、轮阵、浮沮阵、雁行阵。

九军八阵法,以井字形将军队分为九分,外八内一,主帅居中。八代表八个方位或八个阵地。风后握机制胜,作为阵图;故八其阵,所以定位。

“阵”可为军队编制里的一个单位,分别为伍、队、阵、部、将、军,而八阵为一部。“八队为一阵…八阵为一部…八部为一将,有二万八千一百六十人…八阵齐可变也,终于六十四卦也。八将为一军”明‧龙正《八阵图合变说》

九军八阵法,或称握奇八阵。根据《握奇经》:“八阵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或总称之。”传说中八阵最早是由黄帝时代的将领风后所创,并记载在风后所著的《握奇经》里。但根据清朝学者考证,此经并非风后所著,最早应出现于唐朝。

8、八门金锁阵是冷兵器时代战斗阵型中最复杂最变换莫测的阵型,传说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创立,也有传言说是东汉末年的鬼谷子创立,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这个阵型的基础上变化出八阵图,曾经让吕蒙吃过大亏。

八门金锁阵是根据“奇门遁甲”中的八门方位、星象、地形等因素制定用于古代战场上的阵型,历经数百年有了些许变化。主要分为九个阵壁,八道门。所谓“门”就是此阵的入口,又分为“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道,将敌军引入门,就可人为调控阵型,击杀敌军。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入则亡。

八门金锁阵的破解之法,广为人知的是徐庶在新野破解曹军的布阵。《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今八门虽布得整齐,只是中间通欠主将。如从东南角上生门击人,往正西景门而出,其阵必乱。”

八门金锁阵实际上是运用围剿战术,但在曹仁手中运用还不够成熟,碰巧也遇到了破解高手,被徐庶看出了破绽。

八门金锁阵作为古代奇阵之一,优缺点非常鲜明。它的优点在于在一个局部战场上,利用优势兵力集中攻击敌方弱势兵力,利用围剿,轮番作战即车轮战,不断消耗敌军体力。如果能形成包围之势,更加打击敌军信心,使得敌军自乱阵脚。但它的缺点同样显而易见,整个军队被分成九块阵壁,非常考验布阵之人的指挥能力,如果不能协调各个阵壁,有被敌军逐个击破的危机。像徐庶所说“今八门虽布得整齐,只是中间通欠主将。”假如八门金锁阵的中心将士数量不够多,则殃及池鱼,一旦被打乱阵型的调整,则一乱全乱。

面对八门金锁阵的缺陷,诸葛亮对该阵进行改良,编制出更加完整的“八阵图”,但八阵图子诸葛亮去世后也失传了。后来岳飞曾经在朱仙镇使用八门金锁阵大破金兵,成为后世兵家用阵典范。

7、天罡北斗阵又名“七星北斗阵”,该阵法是按照北斗星座的7颗星的方位,演变而来,变化莫测,堪称天人合一。

北斗星由7颗星组成,分为两个部分,由4颗星组成“斗”,3颗星组成“柄”。如下图,“斗”在古代又称“魁”,其四颗星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柄”又称“杓”,其三颗星分别是玉衡、开阳、摇光。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出现的方位不同,古人云:斗柄向东,天下皆春;斗柄向南,天下皆夏;斗柄向西,天下皆秋;斗柄向北,天下皆冬。

正是因为如此,7颗星的相对位置虽然固定,但只要7星转动,7个星位相互连接,能让敌人瞬间应接不暇。

天罡北斗阵的玄妙在于,以固有的联系攻击对手,化小为大,当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的那个人不用出力招架,却由身旁的其他人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的能力,确是威不可当。正是因为如此,此阵可用于小规模战斗,也可以用大规模战争。

历史上,天罡北斗阵是真实存在的,布阵的7颗“星”需要有一定的武力基础,但由于该阵对“七星”的能力、步伐、相互熟悉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很少能成阵。

上个世纪末,香港武侠百花齐放,金庸先生以《射雕》和《神雕》两部武侠小说,彻底将天罡北斗阵发扬光大,人们才惊叹,原来真有此阵。由于历史上的真实例子乏善可陈,笔者就以金庸的虚构作品来举例,希望大家莫怪。

在金庸老爷子的笔下,王重阳的7个徒弟虽然武力平平,合力也很难战胜天下五绝之一,但一旦形成“天罡北斗阵”,则威力无穷。不管是梅超风,还是“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都无法单独攻破此阵。后来黄药师和欧阳锋合力,靠欧阳锋背后偷袭,杀掉全真七子之一的谭处端,因此破阵。余下的“全真六子”为了对付黄药师,只得将第二代弟子尹志平强行补位,但由于尹志平武功平平,他们又拉上“江南七怪”之一的柯镇恶合作,尹志平和柯镇恶共占“天璇”位,这8个人组成天罡北斗阵,竟然困住目中无人的黄药师。黄药师深谙奇门遁甲之术,目中无人,却对天罡北斗阵佩服不已。

天罡北斗阵最为壮观的场景出现在《神雕》中,郭靖带杨过上全真教,误被认为是奸细,因此众位第三代弟子用14个天罡北斗阵,布成了一个两个大阵,合计98人组成,郭靖当时武功天下第一,面对一帮“徒子徒孙”辈的小道士,久久不能突破,只得望洋兴叹。因此,古人说该阵可以用于冷兵器时期的战场大战,所言不虚。

天罡北斗阵固然厉害,在“双雕”中几乎无人能敌,但它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第一,北斗星的第四颗星,也就是“天权”位置,连接“斗”和“柄”,是该阵的关键,因此承担进攻和防守的义务更多。若想破此阵,必须先除掉“天权”,因此,布此阵时,需要一位能力超群的人居“天权”位。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武功最高,因此长期居天权位。

第二,北斗七星的前两颗星,即天枢、天璇二星连成直线,并且延长五倍,就是著名的北极星。因为北斗星和北极星位置相对固定,而且北斗星四季旋转,古人认为,北斗七星是在围绕北极星旋转。所以,天罡北斗阵不管怎么移动,都是在围绕北极星位旋转。这就给天罡北斗阵留下一个“Bug”,所以,若想破阵,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北极星位,只有占北极星位置,才能以静制动,找到先机。但天罡北斗阵既然知道北极星位是缺点,因此每次都会快速移动,让对手不能轻易占据该位置。

天罡北斗阵出于道家学派,脱胎于古代的星相学,是中古传统文化思想“天人合一”的最佳体现之一。因此,以“天罡北斗阵”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确源远流长,让人敬畏。

6、六丁六甲阵,是道教传说中的一种护,乃是茅山宗镇山之宝。

历史由来: 所谓六丁六甲,是道教传说中的一种护法神将,《三才图会》有云:六丁神是丁卯神司马卿,丁丑神赵子玉,丁亥神张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巨卿;六甲神为甲子神王问秦,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韦辰玉,甲辰神孟非因,甲寅神明一章。自然,说法不止一种,各有出入,但符派道士驱使神将护体,除了二十八星宿、四值功曹,最多的还是六丁六甲。

六丁六甲阵乃是茅山宗镇山之宝。当年宋徽宗时,茅山宗嗣法宗师刘混康极受尊崇,徽宗即位后,敕令扩建茅山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六甲神符》赐之。至元成宗时,张与才总领三山符,茅山宗归并入正一教,以后虽然作为小宗仍有流传,但已渐渐式微,而这门六丁六甲阵也成了正一教的镇山之宝了。

5、五虎群羊阵是主攻敌方心理阵线,在布阵上按照5字的希腊写法排列,却又与象征胜利的V字同型,未战就已在气势上占据绝对优势。

事实上的中国古代阵法没这么复杂,可简单分为进攻和防守,战国时期的《孙膑兵法》集古代兵法之大成,总结先人经验,系统完整地将“阵”分为十种阵型,即:“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另外还有用以射击的“云阵”,围敌的“赢渭阵”,奇袭的“阖燧阵”,备受推崇的诸葛亮改进过的“八阵图”、“梅花阵”,种类不下二十种。

4、四门兜底阵,十大阵法第四阵。

内容简介: “四”这个数字恐怕是所有数字中人气最低的了,很不受大众欢迎。究其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四”和“死”谐音罢了。国人一向很忌讳“死”,所以才会产生什么“逝世”、“仙去”、“坐化”、“驾鹤”等对“死”欲说还羞的表达方式。

其实,“四”不但不是“死”,还表示生生不息的意思,也就是“生”。一年有四季,无论动物植物,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都会包含着一个生命的循环——春种、夏荣、秋收、冬眠。

古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用儒家的思想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友谊和好客。“四海”,泛指天下,“四面八方”则意味着开放和通畅。“四合院”虽然是是封闭式的,但却能给人一种舒适和温暖的感觉。

道家有“四象”——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佛教有“四谛”——苦、集、灭、道。

对于“四”是“死”的说法,也有人相信“四”是“暗发”。为什么呢?在现代音乐中,一二三四读做哆来咪发,所以“四”是“暗发”,是不是特有意思!

阵法变化: 攻打一字长蛇阵的头或尾,另一头转过来,形成二龙出水阵。

中间向前,形成天地三才阵。 两头回撤,形成四门兜底阵,互相穿插,变成五虎群羊阵。

然后按照六丁六甲排列,即六丁六甲阵。 随后一半拉成线(可随意变化),一半如同四门兜底阵一般,即北斗七星阵。环绕一圈,按八卦阵布阵,留八个出口,变成方形,即八门金锁阵。

按九宫排列,每格兵将穿插,逐渐如同一体,互相交穿,即九字连环阵,最后变成十面埋伏阵;十阵变化无穷,难以抵挡。

3、天地三才阵简介: 我们在看别人算命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算命师说你的“三才”,你的“五格”,在我国古代的阵法里,也有天地三才阵这一说。那么,天地三才阵中的“三才”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天地三才阵中的“三才”即指天、地、人。“三才”最早是在《易经·说卦》里有出现,这里说:“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这里的大意是:天立的道义,是阴和阳;地立的道义,是柔和刚;人立的道义,是仁和义。“兼三才而两之”的意思就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组成的,三个爻组成一个卦。所以《周易》的卦是天地人三才和阴阳两爻相组的六画成的。

因为三才是《周易》里的基本知识,又因为《周易》本身就是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至今仍被国人们推崇,并由此又有许多人去研究它。并且周易起名知识大全等也涉及到《周易》以及三才数理方面的知识。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天地三才阵在摆阵的时候,看中的是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要摆出天地三才阵,就需要军队在攻打一字长蛇阵的头或尾后,另一头转过来,形成二龙出水阵,再将中间向前,最终才能形成天地三才阵。

2、二龙出水阵是指兵分两路,仿如两条龙的作战方法。

兵分两路,仿如两条龙,故曰二龙出水。

陆压讲道:“这二龙出水阵,隐与阵中,龙本阳刚,水本属阴,龙在水中,阴阳相调,万事俱安,一但出水,二龙威势大增,势不可挡,其阳刚之利,是无人能挡住,这就需要稳住二龙,不使他们交合,一但交合,以上所做努力皆付之东流。”

子牙问:“道兄,如何能稳此阵不发着?” “须寻武艺高强,且一阴气重的人,在二龙中间震住他的阳气,使之不能相会。”

1、一字长蛇阵是一种用兵之阵。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两翼骑兵(古代机动能力强的兵种)的机动能力最为重要,所以要破除长蛇阵,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两翼机动能力,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成语解释: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成语举例:老舍《神拳》:“拿东交民巷来说,官兵一字长蛇阵拉开,密密层层,占满了长安街。”

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张飞云:‘哥哥,是个什么阵?’关羽云:‘兄弟,唤作一字长蛇阵。’”

阵法变化: 全阵分阵头、阵尾、阵胆(中央戊己土)三部分。阵形变幻之时,真假虚实并用。 长蛇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长蛇阵共有三种变化。

一、击蛇首,尾动,卷;

二、击蛇尾,首动,咬;

三、蛇身横撞,首尾至,绞!

由此三种变化,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两翼骑兵(古代机动能力强的兵种)的机动能力最为重要,所以要破除长蛇阵,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两翼机动能力,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所以,最佳的方法就是: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详细方法就是在我方步兵阵群中设置陷阱,以两个步兵方阵协作阻止对手两翼骑兵运动,使其无法发挥其机动灵活的能力,再以强悍重骑兵为主对其蛇腹步兵发动强悍冲击,使其阵形散乱,无序!一举击溃步兵方阵,将长蛇阵切割成为三块,如此一来,长蛇阵各自为战,无法再以三方配合作战,阵势不攻自破!

一字长蛇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中的《阵势篇》。一字长蛇阵作为兵家十大阵法之一,全阵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蛇头、蛇胆、蛇尾。只要长蛇阵运转起来,如同巨蟒出击,攻击凌厉。攻击蛇头,蛇尾卷过来,和蛇头形成夹击。攻击蛇尾,蛇头转向支援蛇尾。如若攻击蛇胆,长蛇阵首尾相连,形成关门打狗,把敌人包围在阵中歼灭。

一字长蛇阵主要是由长枪兵、盾牌兵,弓箭手组成,阵内又设置陷马坑、绊马索、栅栏。长蛇阵的主要力量是长枪兵,盾牌兵和弓箭手只是作为辅助。盾牌兵主要是挡住敌人骑兵的冲击,合围后阻止敌人突围。弓箭手则利用强弩压阵,配合长枪兵剿杀阵内之敌。

在《兴隋传》中,一字长蛇阵是绝枪手姜洪传给罗艺的。书中有介绍,长蛇阵是姜洪的祖上三国时期的姜维创造的阵法。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有提及,姜维排兵布阵演练,诸葛亮观看阵法,其势如长蛇。

前文中有提及,长蛇阵最早出自兵家《孙子兵法》。所以姜维只是改良了长蛇阵,并不是姜维所创。还有一个证实,在楚、汉相争的时候,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南阳也曾用过此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