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是受到中国人最广泛信仰的佛教神祗之一。又名“观自在”、“观世音”、“观音大士”。菩萨是梵语,意思是既能自觉本性,又能普渡众生。观世音以大慈大悲著称。佛经说,只要遇难众生诵其名号,观世音就会前来解脱,因此叫“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传说观音能以33种化身救苦救难。这样的传说神话在中国流传了二千余年,在老百姓心目中,特别是在广大信徒中扎了根,影响十分深远。
观音是大乘佛教中的传说人物,进入中国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之气魄,接收了观音,融和了观音。大乘佛教前的小乘佛教唯真实的释迦牟尼佛而独尊,进入大乘佛教阶段特别是进入中国后,佛教主动学习儒道,学习中华文化,提倡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在教理、教义、教制、教规等诸方面亦有革新和发展,因而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大乘佛教时期产生的观世音,进入中国后则由 " 善男子 " 演化为 " 善女子 ",隋、唐则完全女性化了,而且定型为非常慈祥、俊秀、典雅、飘逸的中华观音、东方女神!
自那时起,观音更为世人所仰慕、所崇拜,各式各样的观音造像自然应运而生。可以断言,随着时轮的运转,健康的、美丽的、更多的观音造像将会不断面世,这是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之必然。
流传于中国境内的观音信仰主要有三大体系: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和汉族地区民间的观音信仰。这三大体系是与中国佛教的历史发展特征相一致的。汉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主体。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藏、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民间佛教则是正规佛教的一种变型方式,属于民俗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是中国历史上僧俗佛教信仰者尤其是观音崇拜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继承印度佛教有关观音经典的说教,并根据大乘佛教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大乘菩萨信仰的基本教义,对印度佛教观音类原典进行进一步的发挥演绎,从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佛教信仰体系。
在中国汉族地区,由于受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印度大乘佛教观音信仰以及中国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中的许多成分被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调整与改造,从而形成了既有别于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也有别于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的中国民间观音信仰体系。
它与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之间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汉传佛教观音信仰有正规佛教经典的直接依据或理论基础,而它没有,所以这种信仰体系在许多方面同正规佛教经典相违背,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异端性。这种独具特色的观音信仰,由于表现在各个不同的民间信仰派系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当中,所以,其内容极为丰富,体系也十分庞杂,甚至常有相互矛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