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是一个明朝人,却一步步将明朝的江山拱手让给满清朝。
说他是卖国求荣的汉奸一点都不为过。
那他到底为什么要出卖自己的国家呢,这其中有没有什么隐情?他在背叛明朝投靠清朝之后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山海关是明朝最重要的防线,也是苟延残喘的明朝能与清朝抗争26的原因。
清军对于进关并没有把握,明清之间的战争必将还会持续很多年,而满清只有十几万人口,又是善野战不善攻城,也许大明还不会就此落下帷幕。
而吴三桂身为明朝驻守山海关的守将,却为满清大开方便之门,让满清不费吹灰之力进入山海关。
多尔衮轻而易举率清兵入京,入主中原。他是大明朝的千古罪人。
似乎在吴三桂的一生里,围绕着他的总是背叛、招降字样。
但在他早年的时候却也报效过国家,那么究竟是什么才让他宁当亡国奴呢?
少年得志,国之栋梁
年仅27岁,就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这对于当时的吴三桂来说,是一项很高的荣誉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崇祯十四年,皇太极决心攻下辽东地区,此时满清人虎视眈眈。
负责驻守城池的将领要求增粮。因为对于满洲女真军来说,他们更适合打野战搞突击,而不适合攻城。
所以不必与女真军正面交锋,只要避战不出,他们也强攻不下,就能守住城池。
所以当下保证城中粮食供应远比派兵增援更有价值。但是派谁去送粮成了一大难题,女真族骁勇善战,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送粮,万一对上敌军,即便侥幸能逃脱也没法带走这么多的粮食。
而被抢走粮食事小,看守不力是要被问罪的。
没有人愿意冒这么大风险去送粮。前来送粮的人还没走到地方就把粮食放到了离前线较近的几个城池,而处于战争前方的几个城池仅仅只有2000石粮食,很容易断粮。
而当众人都在忧愁粮食送不到前线时,吴三桂决定由自己率兵运送粮草。
时值春节,便想借着节日氛围掩护过去,把粮草送到锦州城。
15000石的粮食,女真军没有起疑,吴三桂很顺利的就将粮食运到了锦州。
到第二次运送的时候,女真人才发现不对劲,准备去抢的时候,被明军炮击,吴三桂和粮队已经趁机躲入了军队当中。
两次的成功运粮让他在军中名声大噪,作为年纪最小的将领,却敢在其他人都畏畏缩缩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并成功运送粮草,缓解了锦州危机。
而锦州虽然被围困,但靠着吴三桂送来的粮食短期内也没有被城破。
他在抗击斗争中身先士卒,英勇非凡,受到了军中极多将士的爱戴,也受到了朝廷的表扬。
于是,他勇猛更胜从前。而这也使他受到了朝廷极大信任,官位也节节高升。
古人讲究忠义二字,而吴三桂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自是忠勇非常。也难免会被朝廷赏识。
他发迹于危难之际,像天下每个想要报国的年轻人一样,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滚烫,想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直到松锦之战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兵临城下,吴三桂不得不退守宁远,回援京城。
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以明朝的惨败而结束,明朝九边精锐尽损,只剩三万残兵随吴三桂退守宁远后,朝廷将他连降三级。
此后,明朝再没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攻击。
然而吴三桂在这样的劣势下依然取得了几次小胜利。
然而在这时,朝廷要求吴三桂马上回朝支援,就当吴三桂走到丰润的时候被告知都城已经被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所攻陷,而崇祯帝此时已经上吊自缢。
此时的吴三桂不管心里打着什么算盘但表面上依然是效忠于大明,但大明已经覆灭。
事实到了这样,都城被李自成所占领,他也无法再为大明朝效力。
前面有多尔衮的清军虎视眈眈,后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他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时李自成决定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在与百姓商量后决定向他投诚。
此时,他依然没有归顺于大清,只不过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让他不齿,而清军却又是杀他同胞的敌军。
两相比较之下,归顺了大顺。
最令人气愤的是,李自成的闯军进京只知道烧杀抢掠而不保护百姓,让整件事情发生转折的还当属李自成抓获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和他的父亲,让吴三桂怒不可遏。
皇太极十分欣赏吴三桂,也多次向他投来橄榄枝,但此时的吴三桂依旧秉承着一颗忠君爱国之心,他与皇太极商议,清军在入关之后只能占据黄河以北的地方,并且让崇祯皇帝的后嗣在南京登基,双方不动干戈,和平共处。
最后,吴三桂假意投诚,同时与多尔衮里应外合,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
二人联手,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溃不成军。
投诚清军,获功封赏
身为驻将,打开驻守关门,让北方铁蹄踏进中原地区,他因为降清有功被封为平西王,何其讽刺?
只希望他在百年之后有颜面对他的列祖列宗。
但身处他的境地,我们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他的亲戚们一早就选择向清军投诚,为清军卖命,而吴三桂的父亲在大凌之战中,临阵逃脱,被朝廷降职处理。
这也使吴三桂对于投清的想法多了几分倾向。
但是两次的敌军进京,吴三桂勤王的速度太慢了,就像是故意拖延着,看着大明江山覆灭。
第一次清军偷袭京师,他离京城最近,但却在清军扫荡完以后才慢吞吞的来了。
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为国效忠,君子死节,宁死不屈的报国情怀,他眼看着大明的陨落。
崇祯皇帝心里不满,但他实在没有能用的人了,于是给了吴三桂更丰厚的奖赏。
但李自成真正率兵谋夺天下的时候,他两天的时间就能到硬生生的拖了半个月还在路上。
崇祯皇帝没能等到他信赖臣子的支援,于海棠树边自缢。
而吴三桂则马上回到了山海关。
从这里看出吴三桂是一个很有野心也很利欲熏心的一个人,他在最危急关头选择了对都城置之不顾。
此时他想要投靠李自成,因为他全家老小都在京城待着被李自成看守,所以他只能选择投靠李自成。
但是李自成却小看了吴三桂的作用之大,竟然将他的父亲圈禁在死牢,又强抢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
吴三桂怒火中烧,几乎要冲到京城宰了李自成,但他思虑过后,决定不能真的投靠李自成。
吴三桂真的有这么冲动吗?
一方面可能确实出于对家人的考量,但很大的程度上,他觉得还未投诚便已经如此对待他的家人,等到他交出自己手上的筹码五万官兵以后,李自成是否还能容得下他。
答案想必是不能。
于是他的目光投向了清军。
而多尔衮给出的条件也是极其丰厚的,封他为平西王,这也是向其他明朝旧臣招手,于是各路明军也效仿吴三桂迎清军入关。
三藩之乱,起兵反清
吴三桂在投清以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军事上他作战十分强悍,从山海关打到云南,甚至将在缅甸之外的永历皇帝抓回来并杀害。
清朝入关之后,由于尚且没有能力统治南方地区,于是推行“以汉制汉”的政策。
让帮助清军入关的汉人成为地区藩王,管辖一方。
皇太极封他为王,并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吴应熊。吴三桂此时可谓春风得意,守着云南这偏安一隅,够保他一辈子荣华。
然而在康熙年间,三藩势力越来越大,于是康熙便想除掉这三个异姓藩王。
康熙收走了吴三桂手里的兵权、司法权等。
三王闻声,上奏撤藩。吴三桂心里不满。
他经历了这么大的落差又常年处在权力中心自然无法忍受。
1673年,吴三桂借着撤藩和“兴明讨虏”的称号反叛清朝,三藩之乱至此开始。
然而虽然旗号一打响就有诸多人物响应,但是此时清朝已经建朝三十多年,而明朝已经灭亡了十年之久。
长时间的战争让百姓苦不堪言,好不容易平定下来几年,百姓不愿意再有战争。
再者说吴三桂此人张狂,在云南的这段时间只顾自己享乐,压榨劳役百姓,征收赋税、垄断矿产资源的行为使他并没有获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他组织军队之后。清军进入云南时,有不少人直接加入了清军还为他们提供粮草以对抗吴三桂。
吴三桂想要当皇帝,三藩内部矛盾重重。康熙帝看准时机逐个攻破,收回了许多失地。
后来吴三桂亡,三藩再无对抗的能力。
不久之后,康熙帝成功解决了三藩之乱。
吴三桂是可悲的,他是叛臣,是卖国求荣的汉奸。他眼看着明朝君主亡,都城被占,百姓被屠而无动于衷。先是投靠李自成又投向清朝,他是一个精明的利己主义者。
他不为百姓考虑,镇守云南时还压榨百姓,即便有能力掀起反叛,却也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