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草编历史悠久,起源于何时无考。据调查采访,麦草、玉米皮编织工艺有千年历史,作为出口商品也有两百年的纪录,被誉为民间瑰宝。
福山历史古老,早在秦时就建县( 县),成为北方麦作文化之一。福山草编式样新颖,造型美观,规格品种齐全,闻名中外。福山草编的原料主要为麦秆、玉米皮,经过加工染色后编成。
福山草编的雏形草辫,用七根或九根麦秆,经挤压交叉的编结,形成带状的编纹结构。不同的编结方式,生产出多种不同纹路花式的草辫。用其制作的草帽、日用品及装饰品,轻便美观、实用,如再配以金属、木制或皮革的花朵装饰点缀,更令人赏心悦目。福山艺人创造的麦秆画,为福山草编增添了新的光彩。这种画先将麦秆染色拼接熨压,再经削、剪、冲、撕等工艺处理,制成类似禽羽等物,然后巧妙拼贴而成狮、虎、鱼、孔雀、仙鹤、鹰鹫等各种图画,艳丽妙俏,神采动人。玉米皮草编产品有地毯、门帘、钱包、坐垫、提篮、果篮等三百多个不同品种。
福山是胶东草编主要产地之一。利用草、条类纺织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具已有五千多年历史。福山邱家庄、白石村、臧家等原始遗址曾出土骨刀,据专家考证,此刀用途就是编树条。明、清时期,用草、树条编制筐篓、子、笊篱、花席、筐箩、蒲团、饭篓等极为普遍,所用原料主要有麦秸、玉米皮、蒲草、柳条、棉槐条等,一般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自编自用。过去胶东每一个村庄都设有地屋,这种地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利用冬闲时间,人们在这里编制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这种松散的地下作坊形式一直沿袭至20世纪70年代。
据地方志记载,福山当时受莱州草编的影响,清光绪十六年(1890),福山就有草编大型作坊,专为商人收购的草编进行整理和包装。民国初,福山古现、八角、臧家、门楼先后办起了花草帽辫,草帽辫花式达几百种之多。通常出口的有扇面、龙骨、蜈蚣、顺花、粽角等一百多种,花式各异,被誉为“草制花边”。20世纪20年代起,此业日渐萧条。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山各地草编作坊先后倒闭。如今,成了农家填补空闲的一项娱乐营生。